阿爾金山下的博羅轉井,用廢墟寫就時光永恒

2025-10-17 13:39:24 来源:华闻网

    華聞網甘肅阿克塞10月15日電(郭紀鵬)阿克塞縣南邊近三十公裏的戈壁深處,阿爾金山的風終年掠過3.2平方公裏的"青色墩臺"——這是"博羅轉井"的原意,如今它以影視基地的身份重獲新生。從熱鬧的自治縣老城到廢棄的廢墟秘境,再到國家4A級景區,這座小鎮藏著戈壁與時光的雙重密碼。

   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博羅轉井因成為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縣城而興起。居民在此建起學校、醫院、俱樂部,紅磚墻上的標語勾勒出戈壁新城的輪廓,鼎盛時被稱作"戈壁小香港"。但高海拔的嚴寒終讓這座城在1998年迎來整體搬遷,只留下空蕩的街巷與沈默的建築。

    2015年,電影《九層妖塔》的取景讓廢墟重獲關註。如今踏入基地,銹蝕的鉆井架仍保持著挺立姿態,輸油管道上"石油工人一聲吼"的褪色標語,依稀可見當年的熱血。最驚艷的是那些"被風吻過的房子":含銅礦物氧化出的湖藍墻面,風蝕成油畫質感的紅褐屋體,在戈壁背景下像打翻的調色盤。倒插的公交車、殘破的坦克模型等影視道具,與原生廢墟交織成奇幻場景。

    背靠雅丹地貌的小鎮,有著天然的科幻濾鏡。日落時分,夕陽將雅丹染成金紅,鉆井架的影子在地面拉成巨型十字架,宛如外星片場。夜晚無光汙染的星空下,銀河清晰地鋪在廢墟上空,讓人恍惚置身"地球最後的廢土"。入口處的石油食堂裏,手搟面與羊肉墊卷子的香氣,為蒼涼增添了煙火氣。

    從生存之地到影視秘境,博羅轉井的每道裂痕都藏著故事。當無人機掠過"井"字形街巷,紅磚墻與彩色廢墟在戈壁上鋪展,昔日的生活痕跡與今日的影視傳奇在此重疊。這座阿爾金山下的廢墟,早已超越了景點的意義,成為時光與風沙共同創作的永恒作品。

责任编辑:微尘

免责声明:华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知,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相关阅读

在阿克塞的沙海深處,多壩溝胡楊峽如一幅被時光雕琢的油畫,將沙漠的蒼茫與綠洲的靈動熔鑄為西北大地的獨特印記。這條西接庫木塔格沙漠、北鄰敦煌濕地的峽谷,7公裏長的溝壑間藏著戈壁最動人的生命奇

2025-10-17

阿克塞縣南邊近三十公裏的戈壁深處,阿爾金山的風終年掠過3.2平方公裏的"青色墩臺"——這是"博羅轉井"的原意,如今它以影視基地的身份重獲新生。從熱鬧的自治縣老城到廢棄的廢墟秘境,再到國家4A

2025-10-17

走進阿克塞哈薩克民族文化體驗中心,1100平方米的空間裏,哈薩克族的非遺智慧在指尖流轉、在舌尖綻放。這裏設有6處非遺展區和1處非遺展臺,6位非遺傳承人常駐於此,將95項各級非遺項目轉化為可觸摸、可

2025-10-14

在祁連山南麓的阿克塞風情園內,一座兼具西域雄風與現代設計的建築靜靜矗立,這便是集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於一體的阿克塞哈薩克族民族博物館。這座建築面積達4238平方米的展館,以1700余件文物藏品為密

2025-10-14

「烏蘭牧騎,蒙古語意為『紅色的嫩芽』。」在肅北草原的廣袤天地間,這支成立於1974年的文藝隊伍,已如頑強的嫩芽般紮根五十余載,成為甘肅省唯一一支烏蘭牧騎,更化作草原上流動的文化燈塔。

2025-10-14

「這些巖畫裏的牦牛,已經奔跑了六千年。」肅北縣博物館館長賽依吉爾格力站在復製巖畫前,指尖拂過拓印紋路,眼中滿是敬畏。從2000年投身文物保護至今,這位土生土長的肅北人已守護這片土地的文化記憶二

2025-10-14

热门推荐

推荐阅读

热门图集

关于我们 | 媒体合作 | 广告服务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 | 人员查询

Copyright © 2025-2030 华闻网 版权所有

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