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遺、遷徙與生態:這座西域風博物館,藏著阿克塞的靈魂
2025-10-14 11:32:13
来源:华闻网
華聞網甘肅阿克塞10月14日電(郭紀鵬)在祁連山南麓的阿克塞風情園內,一座兼具西域雄風與現代設計的建築靜靜矗立,這便是集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於一體的阿克塞哈薩克族民族博物館。這座建築面積達4238平方米的展館,以1700余件文物藏品為密鑰,解鎖著草原文明的千年密碼。
歷史展廳是時光的長廊,三趾馬下顎骨化石無言訴說著這片土地的遠古記憶,而刻著狩獵痕跡的盤羊頭骨,則見證了先民與自然的早期博弈。三個展陳單元層層遞進,從哈薩克族的遷徙史詩到傳統經濟模式,從日常起居到節慶禮儀,全方位鋪展民族發展長卷。復原氈房內,羊毛花氈的星月紋路暗合草原歷法,包漿溫潤的馬奶酒囊仿佛仍飄著發酵芬芳,綴滿彩珠的「吐馬克」帽上,每道刺繡都是部族圖騰的基因圖譜。
非遺瑰寶在館中綻放光彩。那張獲基尼斯認證的巨型花氈堪稱鎮館之寶,兩名傳承人耗時數月繡製的作品上,五十六只和平鴿與雪蓮花環繞傳統紋樣,用紅藍綠等象征天地生命的色彩,訴說著民族團結的深意。配合「絲線傳情 錦繡千年」特展展出的110余件刺繡珍品,從傳統服飾到現代擺件,展現著這項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。此外,雕花銀馬鞍的紋路、冬不拉的蟒皮琴箱,無不鐫刻著遊牧民族的審美與智慧。
自然與人文在此共生。野生動物標本展廳內,雪豹、野駱駝、藏野驢等30多件珍稀標本栩栩如生,與歷史展廳的遊牧影像構成生態史詩的雙行詩,彰顯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哲學。而「阿克塞縣輝煌成就」單元則將敘事拉回當下,通過實物與影像展現著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當代圖景。
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,博物館不僅是靜態展館,更通過校園宣講、巡展交流等活動讓文化流動起來。當最後一縷陽光掠過展館穹頂,那些靜默的文物仍在低語——從遠古的遷徙到今日的繁榮,從草原的饋贈到民族的創造,阿克塞博物館正以物證為筆,書寫著文明延續的動人篇章。


自然與人文在此共生。野生動物標本展廳內,雪豹、野駱駝、藏野驢等30多件珍稀標本栩栩如生,與歷史展廳的遊牧影像構成生態史詩的雙行詩,彰顯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哲學。而「阿克塞縣輝煌成就」單元則將敘事拉回當下,通過實物與影像展現著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當代圖景。

责任编辑:微尘
免责声明:华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知,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阅读
走進阿克塞哈薩克民族文化體驗中心,1100平方米的空間裏,哈薩克族的非遺智慧在指尖流轉、在舌尖綻放。這裏設有6處非遺展區和1處非遺展臺,6位非遺傳承人常駐於此,將95項各級非遺項目轉化為可觸摸、可
2025-10-14
在祁連山南麓的阿克塞風情園內,一座兼具西域雄風與現代設計的建築靜靜矗立,這便是集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於一體的阿克塞哈薩克族民族博物館。這座建築面積達4238平方米的展館,以1700余件文物藏品為密
2025-10-14
「烏蘭牧騎,蒙古語意為『紅色的嫩芽』。」在肅北草原的廣袤天地間,這支成立於1974年的文藝隊伍,已如頑強的嫩芽般紮根五十余載,成為甘肅省唯一一支烏蘭牧騎,更化作草原上流動的文化燈塔。
2025-10-14
「這些巖畫裏的牦牛,已經奔跑了六千年。」肅北縣博物館館長賽依吉爾格力站在復製巖畫前,指尖拂過拓印紋路,眼中滿是敬畏。從2000年投身文物保護至今,這位土生土長的肅北人已守護這片土地的文化記憶二
2025-10-14
「針腳要藏在紋樣裏,就像傳統藏在生活裏。」肅北縣非遺館內,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娜仁其其格正示範蒙古族服飾刺繡技藝,絲線在綢緞上流轉出雪山紋樣。在這片草原上,祝贊詞的吟誦、馬頭琴的弦音、服飾的針
2025-10-14
9月18日,電影《731》在全球上映,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。截至目前,該片總票房(含預售)達7.36億元,更是成為中國影史單片單日總場次榜冠軍和首映日總場次榜冠軍。影片將日本731部隊在中國犯下的反人類罪
2025-09-20
热门推荐
推荐阅读
热门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