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十四五」成績單來了!超35萬億,5年經濟增量等於再造一個德國
7月9日上午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「高質量完成『十四五』規劃」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首場發布會,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介紹「十四五」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,並答記者問。
據介紹,五年前制定的規劃綱要設定的主要指標中,經濟增長、全員勞動生產率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;常住人口城鎮化率,人均預期壽命,糧食、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預期;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,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穩步順利推進。總的來看,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開創性進展、突破性變革、歷史性成就。
「十四五」五年來,我國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。相當於廣東、江蘇、山東前三個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,超過長三角地區的總量,也超過世界排名第三國家的總量,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%左右;前四年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.5%。鄭柵潔強調,像我國這麼大的體量和增量,在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衝擊下,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,在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。
2021年至2024年,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5.5%的較快增長速度,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.4%,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6.2%,比「十三五」期間提高8.6個百分點。
「十四五」規劃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。我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,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「十三五」末增長近50%,增量達到1.2萬億元人民幣;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.68%,接近OECD國家平均水平。「十四五」期間我國創新取得多個重大突破。事實證明,「脫鈎斷鏈」、打壓遏制只會增強我們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,只會加速我們科技創新的角度和突破。
「十四五」以來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,我國連續15年坐穩全球製造業「頭把交椅」,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,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、能造的越來越好。
我國穀物、肉類、花生、茶葉、水果等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,全球每5斤穀物就有1斤多產自中國。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%以上,2024年油氣總產量首次超過4億噸油當量、發電量達10萬億千瓦時。
2024年全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,海運量和集裝箱吞吐量約佔全球1/3,船舶和海工裝備市場份額佔全球50%以上,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有14種新接訂單居世界首位,海水產品產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,海洋成為名副其實的「藍色糧倉」,走上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。
我國已構建起全球最大、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,今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0.9億千瓦,比「十三五」末的9.34億千瓦,翻了一番多,現在全國每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。
2024年,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,比「十三五」末的492萬輛增長5倍多。
「十四五」期間,我國「刀刃向內」破除體制機制障礙,全國統一大市場「四梁八柱」基本建立,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施行,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「清零」,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縮減到29項,民營企業增加到5800多萬戶,比「十三五」末增長超過40%。
2021年至今年5月,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4.7萬億元人民幣,超過了「十三五」期間總額。外資企業貢獻了中國1/3的進出口、1/4的工業增加值、1/7的稅收,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。
「十四五」以來,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,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。(記者 林彬彬)
责任编辑:郭纪鹏
免责声明:华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知,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阅读
2025-08-16
2025-08-15
2025-08-10
2025-07-29
2025-07-29
2025-07-22
热门推荐
推荐阅读
热门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