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动香江/把恐惧转化为力量 抗癌妈妈守护寄养孩子

2025-06-27 10:57:33 来源:大公报

图:龚黄萤敏与青年义工到校派发文具包,并分享自身经验。

    6月26日“感动香江公益日”当天,大公文汇集团义工队携手“感动香江人物”龚黄萤敏与两位青年义工,于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爱学校举行爱心物资捐赠仪式。活动由至兴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赞助,向全校学生派发逾200份文具礼包,以实际行动弘扬关爱精神。龚黄萤敏更以自身跨越生命逆境、投身紧急寄养服务的真实经历,向学生们传递坚韧与奉献的力量,并呼吁社会更多热心人士加入寄养家庭行列。

    捐赠仪式上,龚黄萤敏亲手将文具礼包交到孩子们手中。她深情阐释这些文具的意义远超实用价值:“它们更是传递希望的载体,助力你们书写属于自己的光明篇章。”这番寄语,源于她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。

    龚黄萤敏在分享会上回顾16年前罹患末期癌症的艰难岁月:“当时医生告知病情,我的三个孩子尚且年幼。但我选择将治疗交给医生,把恐惧转化为力量。”这场生死考验让她深刻体悟生命的脆弱与可贵,也悄然埋下了投身社会服务的种子。

感悟生命可贵 投身社会服务

    龚黄萤敏成为寄养妈妈,并视为自己的“第二个生命”,她分享了与丈夫龚先生共同照料急需庇护婴儿的经历,“我们接过的最小的孩子,出生仅五天。”为了照顾这些幼小的生命,夫妇二人常常需要轮班值守,“龚生负责晚上,我负责早上”。

    这份大爱背后,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。龚黄萤敏提及曾照顾一名婴儿,其生母竟年仅十二岁,尚在读小学六年级。这个案例让她痛感青少年生命教育与性教育的紧迫性,也更坚定了她推广寄养家庭理念的决心。

    龚黄萤敏的善行不止于个人家庭。她积极凝聚同路人,推动建立了由34位寄养母亲组成的互助网络──“爱心二手站”。这个平台不仅进行物资收集与义卖,更成为传递宝贵育儿经验与情感支持的温暖港湾,为更多紧急寄养家庭筑起坚实的后盾。

    面对台下的学生和未来的社会栋梁,龚黄萤敏发出强有力的呼吁:“香港社会需要更多充满爱心的寄养家庭,为那些在最脆弱时刻需要庇护的婴儿和儿童提供一个安全、温暖的临时港湾。”她鼓励大家,无论能力大小,都可以关注并参与其中,为有需要的孩子点燃希望之光。

    龚黄萤敏的故事,是一位抗癌勇士用坚韧重获新生后,又将这份生命力转化为无私大爱的真实写照。她以自身经历向年轻一代生动诠释了“感动香江”精神的核心─在逆境中不屈,在顺境中奉献。\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

责任编辑: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

免责声明:华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知,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相关阅读

7月22日至23日,邵陽市2025「海外僑領僑商邵陽行」暨「僑界名媛邵陽行」活動走進新寧,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馬來西亞、韓國、尼日利亞等地的四十余名僑界精英和來自廣東省、福建省的友好僑聯組織嘉賓

2025-07-25

「四川廣元利州美好的自然環境、優質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,都讓我們大開眼界。」巴西巴中通訊社副社長嚴佳接受采訪時表示。25日上午,「大蜀道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和康養度假勝地」海外傳播

2025-07-25

自主決策更智能化的「大腦」、響應更高速的「神經」、視覺精度更高的「眼力」、更靈活精準的「手臂」......2024年,思靈機器人西南總部基地項目落戶重慶兩江新區,以具有「手腦眼」協同能力的智能機

2025-07-22

「這個設備在菲律賓的哪些醫院有應用?」「重慶與香港,怎麽遠程協同做手術?」21日下午,在體驗了「海扶刀」後,海外華文媒體嘉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,不斷地提問。

2025-07-22

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: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(神經科學研究所)獲悉,該中心與國內科研機構,以及法國、瑞典、英國等多國科學家,借助高分辨率的全腦三維成像、空間轉錄組和人工智

2025-07-11

有病人問: 做了3日電療,牙齒開始出現問題,想知道完成三個禮拜電療之後,牙齒是否更加衰落 ? 有沒有補救方法 ?牙齒衰落的情况會否復原 ?

2025-07-11

热门推荐

推荐阅读

热门图集

关于我们 | 媒体合作 | 广告服务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 | 人员查询

Copyright © 2025-2030 华闻网 版权所有

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。